
中国的文字,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,成就了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汉字。今天,我们来说说“耳”字。朋友们,你们知道耳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吗?作为动词、名词时是什么意思呢?下面,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。
一、耳字的基本属性
拼音:er(姓氏)
繁体:耳
笔画:6
五行属性:火
吉凶:凶
二、耳作名词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耳朵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耳朵)
同本义[ear]
耳,主听也。--《说文》
耳者,肾之候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耳者,心之候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耳目者,心思之助也。--《鬼谷子·权篇》
坎为耳。--《易·说卦》
忠言逆耳利于行。--明·刘基《苦斋记》
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耳目官(指耳、目两种器官);耳斡儿(亦作“耳挖子”。掏耳垢的小勺,另一头有尖头);耳朵垂子(借指耳窝);耳根厢(耳边);耳顺(六十岁)
听觉,听力[senseofhearing]。如:耳识,耳性(记性);耳重(重听);
耳状的东西[anear-likething]。如:索耳;吊耳;木耳;银耳;虎耳草;耳杯(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)
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。
禾头生耳黍穗黑,农夫田父无消息。--杜甫《秋雨叹三首》
位置在两旁的如:耳门;耳房
三、耳作动词
听到,听说[hear;listen]。如:耳食之学(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);耳顽(听不进去);耳生(听来生疏);耳决(犹耳闻)
附耳而语[whisper]。如:耳言(犹耳语);耳报(暗中报告,私下传言);耳提面命(当面讲,甚至揪着耳朵讲。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)
通“佴”。退后,居次
人自为种而天下耳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